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直播課
1.解剖因素:上牙槽后神經由上頜神經從翼腭窩內分出后,沿上頜骨的后面伴同名血管下降。上頜骨的后面又稱顳下面,向后外方參與構成顳下窩及翼腭窩的前壁,以顴突、顴牙槽嵴與前面為界。后面與顴牙槽嵴在面部或口腔前庭皆可觸及,是上牙槽后神經阻麻的重要標志。后面中部有2-3個小的牙槽孔,向下導入牙槽管,內通上牙槽神經及血管。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時,麻藥即注至此處。后面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后下部,有粗糙的圓形隆起,稱上頜結節(jié),為翼內肌部分肌纖維的附著處。翼靜脈叢簡稱翼叢,位于顳下窩內,頜內動脈的周圍,它充塞于顳肌與翼內、外肌之間,為很稠密的靜脈叢。在施行上頜結節(jié)阻滯麻醉時,若不熟悉解剖位置,易刺傷翼叢,發(fā)生組織內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現(xiàn)紫紅色瘀斑或腫塊,即血腫。
2.操作因素:①注射前沒有仔細檢查注射器針頭是否有倒鉤。②進針點位置、角度、深度偏差。進針點前移至顴牙槽嵴前或與牙長軸不成40°角(<40°)或沒有沿骨面滑行(實際上在骨面外側軟組織內滑行)或刺入太深。③反復穿刺。④視覺誤差。醫(yī)生一般用右手操作,在麻醉左上牙槽后神經時比較順勢,可以在直視下操作,而在麻醉右側神經時,必需用口鏡拉開口角,只能張小口,基本上是在斜視下操作的,易導致進針點、角度、深度判斷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