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牙列期是一個較長的乳恒牙替換過程,恒牙萌出是否正常、排列是否整齊,與乳恒牙替換順序等方面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該期會產(chǎn)生一些暫時性的錯牙合畸形,所以正畸醫(yī)生應該仔細觀察牙萌出的過程,嚴格掌握早期治療的適應癥。本文介紹了一些常見的萌出障礙及其相應的治療方法,以供臨床醫(yī)生參考。
自1926年國際正畸學會議在紐約舉行以來,正畸治療時機的選擇一直都還未有定論。早期治療因為更容易進行,治療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較少而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但早期治療并不是機械性的,臨床醫(yī)師必須認真的考慮:為什么要進行早期治療?應該什么時候開始治療?恰當?shù)脑\斷是什么?當然,進行早期治療最主要是為了避免牙萌出障礙、牙合發(fā)育紊亂、鄰牙吸收、以及牙未長出導致骨吸收或發(fā)育異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如果未能對與牙合型和面型相關的牙列做出合適的診斷,就可能還需要進行三期甚至四期的正畸治療。早期治療雖然能進行得較快,正畸醫(yī)生還是應該注意保持的需要。
混合牙列期,乳牙逐漸脫落、恒牙開始萌出,而萌出時的障礙將對恒牙造成一定影響。萌出問題通常多見于上頜第一恒磨牙、正中多生牙、乳磨牙滯留導致前磨牙萌出障礙。認真觀察牙列的發(fā)育情況,及早期診斷牙萌出紊亂,對于早期進行正畸干預和矯治非常重要。
上頜第一恒磨牙
臨床上若見上頜第一恒磨牙的遠中已萌出于口腔,就可診斷該牙萌出障礙。此時,該牙可能發(fā)生了近中傾斜。圖1的牙片示第一恒磨牙被滯鎖在第二乳磨牙吸收腔的遠中。據(jù)報道,第一恒磨牙有4%發(fā)生這類萌出障礙,在同胞兄弟中有20%.一般情況下,6~7歲時可發(fā)生自我矯正,但在已經(jīng)確定不可能發(fā)生自我矯正時,就要及早誘導該牙順利萌出。
左上頜第一恒磨牙異位的自我矯正。A和B是患者6歲時的牙片,顯示第一恒磨牙被滯鎖于第二乳磨牙吸收腔的遠中;C和D示7歲時,患牙已經(jīng)自行矯正。
一些文獻主張用第二乳磨牙遠中片切、銅絲分離結扎、分離簧或彈性體分離牙的方法對第一恒磨牙進行誘導。當?shù)诙槟パ肋^早脫落,第一恒磨牙發(fā)生近中移位或傾斜,導致間隙不足,使第二前磨牙萌出障礙。治療的目的就是豎直第一恒磨牙并推其向遠中,為前磨牙獲得足夠的萌出間隙。治療方法包括:各類可摘式缺隙保持器、固定矯治器和口外裝置。口外遠中牽引在9~12個月內可豎直恒磨牙,但在此過程中也將產(chǎn)生一些新的小間隙(如圖2)。因口外牽引對上頜骨有一定影響,用帶有磁體或超螺旋的口內頜內固定矯治器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7~8歲時進行早期治療需要保持幾年。第二前磨牙通常在10~14歲時萌出,早期治療僅僅是對患者進行誘導;另外,治療應該與前磨牙萌出同期進行或是稍稍推遲。
遠中大量骨吸收造成第二乳磨牙脫落的研究模,口外牽引治療上頜第一恒磨牙進行治療。A,治療前的模型,患者10歲;B,治療后的模型,患者11歲。頜骨關系沒有明顯變化。
正中多生牙
正中多生牙是在上頜中切牙牙根間的額外牙,患者常常是因為有過大的切牙間隙(圖3),通過拍X線片檢查才發(fā)現(xiàn)的。對正中多生牙,關鍵是應該拔除還是應該讓它順其自然,治療時要考慮到以下問題:正中多生牙有損害中切牙牙根的危險、正中多生牙有發(fā)生牙性囊腫的可能性、切牙間隙的存在、正中多生牙可能隨著牙槽突的發(fā)育而發(fā)生移動。我認為拔除正中多生牙尚有一定疑問。因為除非發(fā)生了自發(fā)萌出,拔除正中多生牙才會比較容易,否則正中多生牙發(fā)生移動的情況是極少的,也不太可能發(fā)生囊腫和造成中切牙牙根的損害。隨著中切牙的垂直萌出,牙間間隙常會自行關閉。如果正中多生牙對正畸治療中的牙移動不造成障礙,就不必對其進行任何處理。
某女患者,6.5歲,正中多生牙,正中牙間隙很明顯,側切牙萌出位置不足。B,10.8歲,切牙間隙自行矯正,切牙已萌出。沒有進行任何治療。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