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Biǎn Dòu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Hyacinth Dolichos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扁豆 一年生纏繞草質(zhì)藤本,長達6m.莖常呈淡紫色或淡綠色,無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復(fù)葉;葉柄長4-14cm;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柄長1.5-3.5cm,兩側(cè)小葉柄較短,長2-3mm,均被白色柔毛;頂生小葉寬三角狀卵形,長5-10cm,寬約與長相等,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線,兩面均被短柔毛,沿葉脈處較多,基出3主脈,側(cè)臥羽狀;側(cè)生小葉斜卵形,兩邊不均等??偁罨ㄐ蛞干L15-25cm,直立,花序軸較粗壯;2-4花或多花叢生于花序軸的節(jié)上,小苞片舌狀,2枚,早落;花萼寬鐘狀,先端5齒,上部2齒幾乎完全合生,其余3齒近相等,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長約2cm,旗瓣廣橢圓形,先端向內(nèi)微凹,翼瓣斜橢圓形,近基部處一側(cè)有耳狀突起,龍骨瓣舟狀,彎曲幾成直角;雄蕊10,1枚單生,其余9枚的花絲部分連合成管狀,將雌蕊包被;子房線形,有絹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頭頭狀。莢果鐮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扁平,長5-8cm,寬1-3cm,先端較寬,頂上具一向下彎曲的喙,邊緣粗糙。種子2-5顆,扁橢圓形,白色、紅褐色或近黑色,長8-13mm,寬6-9mm,厚4-7mm,種臍與種脊長而隆起,一側(cè)邊緣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種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莖細(xì)長圓柱形,直徑2-8mm,常纏繞成團,黃綠色或淡紫棕色,質(zhì)較脆。三出復(fù)葉,具長葉柄,基部稍膨大;小葉片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頂端小葉基部楔形,兩側(cè)小葉基部不均等,全緣,暗綠色。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淡。
【性味】甘;微溫;平
【歸經(jīng)】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化濕和中。主暑濕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風(fēng)痰迷竅,癲狂亂語,同朱砂為末姜湯下。
2.《綱目》:治霍亂,同蘆萚、人參、倉米等分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