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Bā Jiǎo Huí Xiānɡ
【別名】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
【來源】木蘭科八角屬植物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 F.,以果實入藥。秋季采收,曬干備用。
【源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色至紅褐色,有不規(guī)則裂紋;枝密集,呈水平伸展。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1厘米;葉片革質(zhì),橢圓狀倒卵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上面有光澤和透明的油點,下面生疏柔毛。春季花單生于葉腋;花被片7~12,數(shù)輪,覆瓦狀排列,內(nèi)輪粉紅色至深紅色;雄蕊11~20個,排成1~2輪;心皮8~9個,離生,輪狀排列。果梗粗壯,長3~4厘米,鉤形彎曲。聚合果放射星芒狀,直徑約3.5厘米,紅褐色,蓇葖頂端鈍呈鳥嘴狀。每一蓇葖含種子1粒,種子呈扁卵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澤。氣佳適,味香甜。
【生境分布】生于溫暖濕潤的山谷中。分布于福建、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多為人工栽培。
【栽培】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幼枝喜陰,成株喜陽。適宜我國中部和南部酸性土壤栽培。用種子繁殖。春播1~2月,秋播11~12月。采種后,將種子與4、5倍黃泥加水?dāng)嚢?,使每粒種子裹上一層黃泥,放陰涼處保濕至播時取出,以5寸行距在高畦條播,種間距1寸左右,覆土1~1.5寸。出苗后,立即搭3尺高、透光度30~40%的棚遮陰。第二年按12×12尺株行距定株。
【化學(xué)成分】果實含揮發(fā)油4~9%,一般約為5%(果皮中較多)、脂肪油約22%(主存于種子中)及蛋白質(zhì)、樹膠、樹脂等。揮發(fā)油中主要成份為茴香醚(anethole)約80~90%,冷時常自油中析出,其余為d-蒎烯、l-水芹烯、α-萜品醇及少量黃樟醚、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葉含揮發(fā)油,油中含茴香醚、茴香醛等。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八角茴香的乙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胃止嘔。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用于嘔吐,腹脹,腹痛,疝氣痛。
【用法用量】 1~2錢。
【備注】同屬植物中有些品種的果實,具有毒性,誤食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應(yīng)加注意。有毒的果實,外形雖與八角茴香相似,但也有區(qū)別點,主要為:蓇葖果發(fā)育不規(guī)則,形體較小,果皮外表頗縮皺,每一蓇葖的頂端較尖銳,成向上彎曲鳥嘴狀,果梗平直。臭如樹膠狀,味不佳而苦。有毒物質(zhì)為莽草毒素(shikimitoxin)、莽草晶毒素(shikimin)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