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立即查詢
藥物引起心肌毒性損害的致病環(huán)節(jié)眾多,機制復雜,迄今尚未完全明確,大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直接毒性 藥物對心肌產(chǎn)生直接毒性作用,導致心肌細胞的炎癥、變性、壞死及間質水腫,至一定階段可呈纖維性改變。其毒性作用常與藥物的劑量及用藥時間長短密切相關。此類藥物主要有抗腫瘤藥,如阿霉素、柔紅霉素、環(huán)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抗寄生蟲藥,如依米丁、氯奎、銻劑等;某些心血管藥物,如維拉帕米、奎尼丁、普魯卡因胺和擬交感類藥;某些中藥,如雷公藤等。以阿霉素心肌病為例,其心肌直接毒性損害可以從特異性組織病理超微結構改變得以證實,其表現(xiàn)為肌原纖維喪失及胞漿空泡化,嚴重者有細胞壞死。
2、代謝異常 一些藥物可抑制心肌細胞的氧化磷酸化,導致線粒體損害,如某些抗寄生蟲藥(依米丁等)。最近Jeyseelan(1997)所作的一項研究證明,抗腫瘤藥阿霉素及柔紅霉素能使心肌細胞膜核糖核酸(RNA)快速致敏而失活,使ATP形成受阻,阻礙了心肌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并抑制肌原纖維蛋白和給心肌細胞供能的蛋白(如ADP/ATP轉換酶,磷酸果糖激酶同工酶)的核基因密碼的轉錄,由于細胞內ATP儲存耗竭和能量的缺失,心肌肌原纖維發(fā)生變性和壞死。
電解質紊亂,如長期應用利尿藥物可致嚴重的低鉀血癥和低鎂血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長期應用也可致低鉀血癥危象而導致心肌病變。
3、抑制心肌的收縮性 導致心肌收縮性減低和心室應激性增高,主要見于抗抑郁藥,尤其是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其次,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特別是β受體阻滯藥和鈣離子拮抗藥等對心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影響心肌的電生理特性 心肌的電生理受藥物作用而干擾,可表現(xiàn)為心肌除極和復極的改變,或心肌應激性增高,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阿霉素、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洋地黃過量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藥。其中能使心肌動作電位延長的藥物(包括非心血管藥物如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均可能有潛在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特別是藥物使用不當合并有低鉀血癥、低鎂血癥時。
5、藥物相互作用 在考慮藥物對心臟的毒性作用時,多種藥物并用而導致藥物相互作用應予足夠的重視。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并用可通過對心臟毒性的相加,或一種藥物影響另一藥物的代謝和排泄,或增高其生物利用度,從而使該藥物對心臟的毒性增加。如洋地黃與奎尼丁并用時后者可使洋地黃的血濃度增高1倍,如不慎很容易引起洋地黃中毒。
6、過敏 許多藥物對高敏的個體可引起過敏性心肌炎或心肌心包炎,常見者有青霉素類、磺胺類、保泰松、抗驚厥藥、抗結核藥、抗腫瘤藥和疫苗等。經(jīng)過敏機制引起的心肌炎每見于試用劑量時,其發(fā)病與藥物的劑量無關,過敏性心肌炎常見有單核與嗜酸性粒細胞心肌浸潤,并可致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心肌壞死與心力衰竭。應用抗過敏藥和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7、其他 許多藥物用量、療程及個體反應性的不同而具有多種致病機制,如二性霉素可因直接心肌毒性、電解質紊亂、血栓栓塞而罹病。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除引起心律失常外,主要致嚴重的心肌抑制作用而導致擴張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其他如阿霉素、氯喹、銻劑、吩噻嗪類藥亦通過多種復雜的機制而導致心肌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