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
大多數(shù)病例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即可做出診斷。對疑難病例除病史有一定幫助外,實驗室檢查為必要的診斷依據(jù)。有條件者可進行如下檢查:
1.血常規(guī)化驗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如無繼發(fā)感染,一般白細胞總數(shù)不升高,但淋巴細胞比例可能升高。血常規(guī)化驗有助于了解有無繼發(fā)感染及全身狀況。
2.皰疹涂片取皰疹的基底物直接涂片,巴氏染色或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病毒損傷的細胞,如氣球樣變的細胞以及多核巨細胞、核內包涵體等,可初步判定為皰疹病毒感染。
3.單純皰疹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這是確診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將皰液接種在雞胚絨膜尿囊膜上,近年來接種在兔腎細胞、人羊膜或雞胚母細胞上分離培養(yǎng)。但由于受實驗室條件限制,臨床較少使用。
4.血液檢查包括對HSV特異的免疫血清學和免疫功能檢查。血清學檢測特異性IgM抗體或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遞增4倍以上,均具有診斷價值。而對診斷有意義的抗HSV結構蛋白的IgG抗體在感染晚期出現(xiàn)。復發(fā)感染時,產(chǎn)生的IgG抗體是對非結構蛋白的抗體。對于嚴重的慢性、進行性的單純皰疹感染,應進行體液及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以除外全身感染(如艾滋?。┘捌髻|性疾病。
5.細胞學診斷最簡便,方法是在皰疹的頂部或基底部做細胞涂片,用瑞忒(Wrights)染色檢查多核的巨細胞和核內嗜酸性包涵體(呈“梟眼狀”)。此法具有特異性,其敏感性相當于病毒學檢查的2/3.6.組織活檢單純皰疹的水皰是位于表皮或上皮內的。上皮細胞的空泡狀變性致棘層松解。病變的上皮基底細胞核內出現(xiàn)嗜酸性核內體,此小體的體積逐漸增大形成所謂“包涵體”(A型內包涵體),此細胞稱為“病毒巨細胞”。黏膜的病理與皮膚不同點是無液體而有許多纖維結締組織及密集的水腫的“罩細胞”(roofcells)。
7.用血清學及DNA內切酶PCR技術,或病毒蛋白的電泳法可鑒別HSV-Ⅰ型與Ⅱ型,但血清學方法對新生兒感染的早期診斷無意義。
8.熒光素標記抗體技術是一種快速診斷方法。在皰疹基底的刮出液中,將兩滴磷酸緩沖生理鹽水置于含有液體的載片上混合,于空氣中干燥固定,用兔的抗皰疹血清及熒光標簽的抗兔球蛋白(抗抗體)染色(即間接法)可見熒光陽性。
9.血清免疫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方法測定IgM,IgG水平上升有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