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技術矯治上頜前牙埋伏阻生:
目的
探討利用固定正畸技術矯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對9例上頜前牙埋伏阻生病例,應用固定正畸技術結合牙槽外科手術進行矯治。
結果
6例埋伏前牙,經(jīng)開拓間隙或減數(shù)助萌治療,3~5個月后自然萌出;3例行口外開窗術配合正畸牽引,6~8個月后萌出排齊。結論應用固定正畸技術結合牙槽外科手術,可快速有效的矯治上頜埋伏阻生前牙。
關鍵詞
固定正畸,埋伏牙
上頜前牙埋伏阻生導致錯畸形臨床較多見,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局麻下拔除埋伏牙,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在缺隙處做固定或活動義齒進行修復。臨床中筆者應用固定正畸技術結合牙槽外科手術矯治埋伏阻生上頜前牙9例,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9例,男5例,女4例,年齡10~15歲,上頜中切牙埋伏阻生4例,側(cè)切牙埋伏阻生3例,上頜尖牙埋伏阻生2例,X線片顯示正常位埋
伏6例,腭側(cè)移位2例,遠中傾斜移位1例,臨床表現(xiàn)為上前牙缺如,鄰近乳牙滯留,鄰牙向缺隙傾斜移位導致萌出間隙嚴重不足,上頜前部發(fā)育不足,部分病例表現(xiàn)為前牙對刃或反。
1.2治療原則正常位置埋伏阻生的病例,運用固定正畸技術在缺牙處開拓間隙,前牙嚴重擁擠者可減數(shù)拔牙,為阻生牙萌出提供足夠的間隙,使阻生牙自然萌出;對阻生牙遠中傾斜或腭側(cè)移位病例,采用固定正畸技術結合牙槽外科開窗術,利用正畸力牽引阻生牙至正常位置。
1.3治療方法
1.3.1開拓間隙固定正畸技術排齊上頜牙列,缺牙處加推簧拓展間隙,2~4個月后可拓展約6~8mm間隙,前牙嚴重擁擠而致間隙不足時,可考慮減數(shù)拔牙,為阻生牙提供足夠的萌出間隙。
1.3.2手術開窗對移位的埋伏牙,攝X線片確定埋伏牙的位置和冠根走向,在口外局麻下進行手術,在唇或腭側(cè)掀起粘骨膜瓣,鑿骨開窗,暴露埋伏牙牙冠,酸蝕牙面,沖洗吹干,隔濕后粘舌鈕或托槽,用彈力線或鏈狀皮圈將埋伏牙牽引結扎于上頜弓絲上,調(diào)節(jié)牽引力為60g.缺牙處以螺旋推簧保持間隙。待埋伏阻生牙萌出或牽引入列后再重新粘貼托槽進行常規(guī)正畸治療。
1.4結果6例埋伏前牙,經(jīng)開拓間隙或減數(shù)助萌治療,3~5個月后自然萌出;3例行口外開窗術配合正畸牽引,6~8個月后萌出排齊。
2討論
上前牙埋伏阻生常因乳牙滯留、早失、外傷多生牙等導致恒牙萌出間隙不足所致,對于埋伏阻生的上前牙,以往多采用拔除后修復的方法進行治療,近年來有許多以正畸手段予以助萌矯治的報道,提高了埋伏阻生牙的保存率。對于牙根尚未發(fā)育完全,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若為正常位置埋伏阻生,通常采用固定正畸技術開拓間隙,為埋伏牙提供萌出空間;若牙量大于骨量,牙列嚴重擁擠時,可以考慮拔除第一前磨牙以獲得間隙。本組病例中6例經(jīng)開拓間隙或減數(shù)拔牙后獲得萌出間隙,在未給予外力情況下均自然萌出入列。對于易位埋伏阻生牙的矯治較為復雜,多需要牙槽外科開窗術暴露阻生牙牙冠,在牙冠上粘結正畸部件,應用鏈狀皮圈、彈力線或結扎絲牽引助萌,正畸部件粘結是否牢固是矯治成敗的關鍵。矯治過程中應不定期攝片檢查,觀察牙體移動情況,矯治牽引中若遇到鄰牙阻力,應重粘托槽或牽引鉤,適當調(diào)整牽引力的方向和力值,使埋伏牙向缺隙方向移動。牽引力應為持續(xù)輕力,國外學者推薦用60g的力牽引阻生尖牙萌出,以避免附著齦喪失。本組病例在治療中嚴格控制牽引力值,每次復診均根據(jù)埋伏牙移動情況重新調(diào)整鏈狀皮圈或彈力線,使切牙牽引力維持在50~60g,尖牙牽引力維持在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