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見穿又名石大川、月下紅、烏沙草,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草。有清熱利濕作用。
說起此名的來由,相傳有一采藥老人,一天進深山采藥,勞累時便坐在上大青石上休息,他發(fā)現(xiàn)石頭上有許多小坑,星星點點,抬頭一看,崖邊長著一棵小草,枝葉茂盛,他思忖這是由于下雨時,小草上的雨水滴在石上,天長日久形成的。于是便采了小草為人治病。經(jīng)過多次觀察,用于治療腹脹、水腫效果很好,故而命名“石見穿”,寓意服藥后猶如“水滴石穿”一般。本藥又名紫參,李時珍云:“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參也?,F(xiàn)代研究:全草含α-乳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及烏蘇酸。藥理證實有消炎、強心、利尿,退黃、降低谷-丙轉氨酶,抑制S-180瘤株生長,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活性,臨床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或肝損傷、婦女帶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石見穿最早載于《本經(jīng)》,歷代本草均有論述?!侗静輬D經(jīng)》云:“今河中、晉、解、齊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長一、二尺,莖青而細。其葉青,似槐葉,亦有似羊蹄者。五月開花白色,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根淡紫黑色,如地黃狀,肉紅白色,肉淺而皮深。三月采根,火炙紫色。”《名醫(yī)別錄》云:“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新修本草》云:“治金瘡,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補虛益氣,除腳腫,發(fā)陰瘍。”其性味苦、辛,平。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散結。主治瘡癰腫痛,瘰疬痰核,濕熱黃疸,赤白帶下,咳喘痰多,噎膈反胃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