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胃炎是什么?”相信是準備參加
醫(yī)學考研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為此,正保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慢性胃炎:胃粘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
1.病因: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②長期慢性刺激③自身免疫④含膽汁的十二指腸液反流。
2.類型:(1)慢性淺表性胃炎好發(fā)部位:胃竇、胃體粘膜
(2)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特點:胃粘膜萎縮變薄,腺體數(shù)量減少+腸化,固有層L、漿細胞浸潤。
分型:A型(自身免疫性):罕見,常伴惡性
貧血,好發(fā)部位-胃體、胃底。
B型(單純性萎縮性):常見,好發(fā)部位-胃竇黏膜。
【肉眼形態(tài)】(胃鏡觀察):①正常粘膜橘紅色→暗灰色或灰綠色;
②萎縮區(qū)胃粘膜明顯變薄,周圍正常粘膜隆起,兩者界限明顯;③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見。
【組織形態(tài)】1.病變處胃粘膜變薄,腺上皮萎縮,腺體↓,數(shù)目↓或囊性擴張;纖維組織↑2.固有層L,漿細胞浸潤.
3.常見腸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腸型上皮細胞,可出現(xiàn)異型增生
4.假幽門腺化生:胃底、體區(qū)腺體的主、壁細胞消失,代之以粘液分泌細胞
【分級】輕度:胃固有腺體減少正常量的1/3以內者,中度:減少1/3-2/3者,重度:減少2/3以上。
【炎癥狀態(tài)】靜止性萎縮性胃炎:以淋巴、漿細胞浸潤為主活動性萎縮性胃炎: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
【伴隨病變】⑴上皮化生:①幽門腺化生(假幽門腺化生)
②腸上皮化生(腸化):病變區(qū)黏膜表面上皮呈絨毛樣突起,增生上皮內出現(xiàn)杯狀C、吸收C
臨床病理聯(lián)系:1.胃粘膜萎縮,腺體ˉ,壁、主細胞↓→胃液、胃酸↓→食欲下降、上腹不適或疼痛、消化不良
2.A型:壁細胞↓→內因子↓/缺乏→B12吸收障礙→惡性貧血3.腸化→細胞異常增生→癌變
(3)慢性肥厚性胃炎好發(fā)部位:胃底、胃體、大彎臨床表現(xiàn):消化不良、反酸、疼痛
(4)疣狀胃炎
以上是正保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慢性胃炎是什么?”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研知識及內容,請點擊正保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