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26:皮膚或黏膜上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創(chuàng)稱為潰瘍。潰瘍與一般創(chuàng)口不同之點是愈合遲緩,上皮和瘢痕組織形成不良。
考點27:臨床上常見有下述幾種潰瘍。
單純性潰瘍 | 為了加速上皮的形成,可使用加2%?4%水楊酸的鋅軟膏、魚肝油軟膏等。 |
炎癥性潰瘍 | 治療時,為了防止從潰瘍面吸收毒素,亦可用浸有20%硫酸鎂或硫酸鈉溶液的紗布覆于創(chuàng)面。 |
水腫性漬瘍 | 常發(fā)生于心臟衰弱的患病動物及局部靜脈血液循環(huán)被破壞的部位。治療禁止使用剌激性較強的防腐劑。應用強心劑調節(jié)心臟機能活動,并改善患病動物的飼養(yǎng)管理。 |
考點28:蕈狀潰瘍其特征是局部出現(xiàn)高出于皮膚表面、大小不同、凹凸不平的葷狀突起。治療時,如贅生的蕈狀肉芽組織超出于皮膚表面很高,可剪除或切除,亦可充分搔刮后進行燒烙止血。亦可用硝酸銀棒、苛性鉀、苛性鈉、20%硝酸銀溶液燒灼腐蝕。
考點29:竇道和瘺管
竇道發(fā)生于機體的任何部位,借助于管道使深在組織的膿竇與體表相通,其管道一般呈肓管狀。 |
瘺管可借助于管道使體腔與體表相通或使空腔器官互相交通,其管道是兩邊開口。 |
考點30:壞死是指生物體局部組織或細胞失去活性。壞疽是組織壞死后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和不同程度的腐敗菌感染而產(chǎn)生的形態(tài)學變化?!铩铩铩镉洃浛谠E:一口袋豆子,如果有兩個口就漏了。
凝固性壞死 | 壞死部組織發(fā)生凝固、硬化,表面上覆蓋一層灰白至黃色的蛋白凝固物。見于肌肉的蠟樣變性、腎梗塞等。 |
液化性壞死 | 壞死部腫脹、軟化,隨后發(fā)生溶解。多見于熱傷、化膿灶等。 |
干性壞疽 | 多見于機械性局部壓迫、藥品腐蝕等。壞死組織初期表現(xiàn)蒼白,水分漸漸失去后,顏色變成褐色至暗黑色,表面干裂,呈皮革樣外觀。 |
濕性壞疽 | 多見于壞死部腐敗菌的感染,初期局部組織脫毛、浮腫、暗紫色或黯黑色,表面濕潤,覆蓋有惡臭的分泌物。 治療時,使用蛋白分解酶除去壞死組織,等待生出健康的肉芽。還可用硝酸銀或燒烙阻止壞死惡化,或者用外科手術摘除壞死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