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胃散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脾胃論》。
組成:升麻、生地黃、當歸、川黃連、牡丹皮、石膏。
用法:上為細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功能:清胃涼血。
主治:治胃中積熱,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部,滿面發(fā)熱,其齒喜寒惡熱;或牙齦紅腫,潰爛出血;或唇口腮頰腫痛,口氣臭熱,口舌干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F用于三叉神經痛、口腔炎、牙周炎屬于胃火上炎者。
方解:本方證是由胃有積熱,循經上攻所致。足陽明胃經循鼻入上齒,手陽明大腸經上項貫頰人下齒,胃中熱盛,循經上攻,故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fā)熱、唇舌腮頰腫痛;胃熱上沖則口氣熱臭;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則傷及血絡,則見牙宜出血,甚則牙齦潰爛;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俱為胃熱津傷之候。治宜清胃涼血。方用苦寒瀉火之黃連為君,直折胃腑之熱。臣以升麻,一取其清熱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輕清升散透發(fā),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fā)之”之意。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及血分,耗傷陰血,故以生地黃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當歸養(yǎng)血活血,與生地黃合則滋陰養(yǎng)血,與丹皮合則消腫止痛,共為佐藥。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熱得除,于是循經外發(fā)諸癥,皆可因熱毒內徹而解。《醫(yī)方集解》載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強。
加減化裁:若腸燥便秘,加大黃以導熱下行;口渴飲冷,加石膏,玄參,天花粉以清熱生津;胃火熾盛之牙衄,加牛膝導血熱下行。
更多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中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