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炮制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白薇為蘿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泥土,除凈殘莖及須根,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糯米泔浸一宿再蒸(《雷公》)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炒法(《總錄》)、焙制(《寶產》)的方法。直至清代又增加了酒洗后糯米泔浸,再蒸曬(《本草匯》)及酒洗用(《說約》)等炮制方法。
【現(xiàn)代炮制方法】
1、白薇: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干燥。篩去碎屑。
2、蜜白薇: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白薇段內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晾涼。白薇段每100kg用煉蜜25kg.
【飲片性狀】白薇為不規(guī)則的小段,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切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蜜白薇表面深黃色,微有光澤,略帶黏性,味微甜。
【質量標準】白薇含雜質不得過4%,水分不得過11.0%,總灰分不得過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4.0%,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9.0%.
【炮制目的】
白薇味苦、咸,性寒。歸胃經、肝經、腎經。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的功能。用于溫邪傷營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等。
白薇生用性寒,以涼血,通淋,解毒療瘡為主。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經久不退,熱淋,血淋,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經蜜炙后,其性偏潤,以退虛熱為好。用于陰虛內熱,產后血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等。
【現(xiàn)代研究】
白薇含有6種低聚糖苷,苷元為雙裂環(huán)孕甾烷型。計有:Cynatratoside A、B、C、D、E、F.尚含Glaucogenin A、Glaucoside C、Glaucoside H; Atratoside A、B、C、D;白薇苷C、白薇苷D、白薇苷E、白薇新苷以及Glaucogenin D.白薇苷能使心肌收縮作用增強,心率變慢。此外白薇具有抗炎、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