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微 信
健康管理師微信公號

jiankang-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健康管理師 > 三級健康管理師 > 輔導資料 > 正文

【基礎知識】健康管理師第六章重點整理(四)

2020-12-30 08:37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身體健康狀況卻令人堪憂。慢性病發(fā)病率居高不下、中青年人普遍亞健康、青少年近視肥胖等日趨嚴重……這些都迫切需要健康管理師的專業(yè)指導,想報考請抓緊啦~下面小編接著為大家分享文章:【基礎知識】健康管理師第六章重點整理(四),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下)

三、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來的。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組織、執(zhí)行某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結果的能力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控制內、外因素而成功采納健康行為并取得期望結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是人類行為動機、健康和個體成就的基礎,是決定人們能否產生行為動機和產生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只有人們相信他們的行動能夠導致預期結果,才愿意付出行動,否則人們在面對困難時就不會有太強的動機也不愿長期堅持。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納所建議的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自我效能可以通過以下4種途徑產生和提高。

①自己成功完成過某行為:一次成功能幫助人們增加其對熟練掌握某一行為的期望值,是表明自己有能力執(zhí)行該行為的最有力的證據(jù);

②他人間接的經(jīng)驗:看到別人成功完成了某行為并且結果良好,而增強了自己通過努力和堅持也可以完成該行為的自信心;

③口頭勸說:通過別人的勸說和成功經(jīng)歷的介紹,對自己執(zhí)行某行為的自信增加;

④情感激發(fā):焦慮、緊張、情緒低落等不良情緒會影響人們對自己能力的判斷,因此,可通過一些手段消除不良情緒,激發(fā)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人們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四、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

1982年,美國心理學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首次提出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描述和解釋了吸煙者在戒煙過程中行為變化的各個階段以及在每個階段主要的變化過程。該理論的主要依據(jù)是:人的行為變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而且每個改變行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動機,只有針對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預幫助,才能促使教育對象向下一階段轉變,最終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

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把行為轉變分為5個階段,對于成癮行為來說,還有第6個階段即終止階段:

(1)沒有打算階段(pre-contemplation)

(2)打算階段(contemplation)

(3)準備階段(preparation)

(4)行動階段(action)

(5)維持階段(maintenance)

(6)終止階段(termination):在某些行為,特別是成癮性行為中可能有這個階段。

表6-2 戒煙干預在不同階段使用的干預策略

1

【為你推薦】

【基礎知識】健康管理師第六章重點整理(三)

【基礎知識】健康管理師第六章重點整理(二)

【基礎知識】健康管理師第六章重點整理(一)

健康管理師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