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征之前,中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zhì),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中國南北方廣為栽植。
萱草又名“諼草”、“金針”、“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稱之為“丹棘”;《說文》記載為“忘憂草”;《本草綱目》名之為“療愁”。在英名day lily是“一日百合”的意思,點出了萱草花期只有一天的短暫。
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于《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一稱她忘憂,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jīng)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游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游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陶潛的飲酒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叫做宜男草。民間有一傳說,當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萱草既可入藥,又可作菜肴。北方人喚作黃花菜,廣東人叫做金針;《本草綱目》載曰:“今東人采其花而貨之,名為黃花菜。” 黃花菜始見載于《詩經(jīng)》,《古今注》載“欲望人之憂,則贈以丹棘(萱草)”,故名忘憂草。
《風土記》載“[萱]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故名宜男。古代時候以其嫩芽葉供食,因而宋朝以前吟詠萱草者,大都屬意忘憂、宜男的含義。
宋明以后,中國海員出航必攜金針、木耳以代蔬菜;黃花菜還是出口商品,大量銷往印度等國,印巴人民常用其養(yǎng)生。
《群芳譜》、《野菜箋》、《遵生八箋》等載有加工、食用方法,并謂萱花“干而貨之,名為黃花菜”。
相傳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起義前,因家境貧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腫,可謂貧困交加,饑寒交迫,以致常以乞食度日。曾遇一黃姓好心老婦煮些萱草送給他吃,一段時間后,陳勝的全身浮腫慢慢消退,疾病痊愈,身體也強壯起來。后來他與吳廣組織農(nóng)民起義,成為歷史上首開先河的農(nóng)民領(lǐng)袖。陳為感謝黃婦女之恩而,請她常住在家里,并把萱草稱為忘憂草。
當陳勝、吳廣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攻下陳州(今河南淮陽縣)建都稱王時,士兵們在兵荒馬亂中,把生機盎然的黃花菜踐踏成不成樣子,當?shù)赜袀€名叫金針的姑娘,看到這種情形十分痛惜,于是就對其精心管理栽培,結(jié)果這些黃花菜死而復活??每瞄L的亭亭玉立,開滿迷人的鮮花。人們?yōu)榧o念金針姑娘,便將黃花菜起名金針菜。
清朝年間,永州地方官員(當時祁東縣與祁陽縣未分設(shè),屬永州府管轄)開始將黃花菜作為地方貢品向朝廷進貢。清朝朝廷要員、有鐵嘴銅牙之稱的風流才子紀曉嵐最愛吃黃花菜,用餐時一見到餐桌的黃花菜便手舞足蹈,興奮不能自已。贊美道:黃花菜可是個好菜,清爽香脆,其味無窮,常吃黃花菜的人聰明。
孫中山先生曾用“四物湯”作為自己健身的食療食譜。“四物”即黃花菜、黑木耳、豆碗、豆芽、黃花菜位列其首。“四物湯”營養(yǎng)成分完備,是補血、養(yǎng)血、美容的良方,又是日常素食中價廉物美的珍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