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0月25日 19:00-21:00
詳情10月28日 16:00-18:00
詳情非特異性因素的抗病毒作用,相信朋友們都想知道,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非特異性因素的抗病毒作用相關知識點,供朋友們參考。
非特異性因素的抗病毒作用
(一)機械和化學屏障
皮膚為鱗狀上皮組織,是陰止病毒感染的良好屏障;呼吸道粘膜細胞纖毛的反向運動是一種保護機制,當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破壞了粘膜細胞時,易發(fā)生繼發(fā)感染;胃酸對病毒有滅活作用,有囊膜病毒一般不能通過消化道感染,多數(shù)無囊膜腸道病毒是耐酸的;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可阻止大多數(shù)病毒感染腦細胞和胎兒。
(二)單核吞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
單核吞噬細胞,尤其是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細胞吞噬并消化大分子異物,抗體或補體的活性成分起調(diào)理吞噬作用;IFN-r活化的巨噬細胞增強殺滅病毒的能力。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在無抗原刺激的情況下,通過非抗體依賴的方式自然殺傷腫瘤細胞及病毒感染的細胞,是機體抗腫瘤、抗病毒的重要防線,在血中占淋巴細胞的10%。此外,NK細胞尚具有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
(三)炎癥和發(fā)熱反應
病毒感染部位引起炎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而后是巨噬細胞、淋巴細胞聚集,導致局部氧利用和酸性產(chǎn)物增加,不利于病毒復制,限制病毒的擴散。巨噬細胞產(chǎn)生IL-1及IFN引起機體發(fā)熱反應,當超過37℃時大多數(shù)病毒復制受到壓抑,因此發(fā)熱是一種保護性機制,使用藥物強制退熱將延長病毒感染的康復時間。然而過強的炎癥反應和高燒也是病情加重的因素。
(四)年齡與生理狀態(tài)
嬰兒有來自母體的lgG及母乳中的lgA,6個月內(nèi)較少病毒性感染;兒童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通常引起輕型或亞臨床型感染,然而在成年人則往往是麻痹型感染;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患帶狀皰疹較為嚴重。妊娠期患乙型肝炎有時病情惡化,可能與內(nèi)分泌變化有關;使用激素治療雖可控制高燒及過強的炎癥反應,但往往加重單純皰疹和水痘帶毒等感染的病情。
(五)遺傳因素與種屬免疫
動物實驗證明遺傳因素影響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或敏感性。近交系小鼠接種少量單純皰疹病毒便可致命,而其他小鼠可耐受較大劑量病毒的攻擊不出現(xiàn)癥狀,涉及的基因與MHC有關。在人體中難以做出評價,但隨著免疫應答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闡明這一問題。
許多病毒有限定的宿主范圍,種屬免疫可能取決于宿主細胞是否具有相應的受體,如脊液灰質(zhì)炎病毒的受體僅存在于人和靈長類動物中,因而其他動物具有天然的種屬免疫力;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也是如此。相反,狂犬病毒可感染多種溫血動物。
以上是“非特異性因素的抗病毒作用”相關內(nèi)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整理,更多考試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
10月25日 19:00-21:00
詳情10月28日 16:00-18: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