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是主管中藥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配伍禁忌:指某些藥物在復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運用。早在《本經。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惡、相反者”的論述,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據。但相惡與相反所導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惡配伍只是降低藥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藥物通過減低其某些性能可以減輕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則又是一種可以利用的配伍關系,所以并非絕對禁忌。而相反配伍,則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藥物原則上禁止配伍應用。 五代后蜀韓保升在修訂《蜀本草》時,首先統(tǒng)計七情數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種,相惡者六十種,相反者十八種”,后人所謂“十八反”之名,實源于此。相畏在中藥“七情”中的含義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已如前節(jié)所述。但自宋代以來,一些醫(yī)藥書中,出現畏、惡、反名稱使用混亂的狀況,與《本經》“七情”中“相畏”的原義有異。作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目前醫(yī)藥界共同認可的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