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wǎng)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社區(qū) > 內(nèi)/外/婦/兒科主治醫(yī)師 > 正文

心電圖波形及各部分的意義

1.P波:代表心房激動時的電位變化。

正常心電圖Ⅰ、Ⅱ導聯(lián)P波向上,而aVR導聯(lián)P波倒置;aVL,Ⅲ及V1、V2等導聯(lián)P波可向上,倒置,或呈雙向。

正常向上的P波頂部圓滑,時限<0.12s,振幅<0.25mV。

2.PR間期,表示激動經(jīng)過心房,房室結,房室束到達心室的時間。正常時限0.12~0.20s,嬰兒及心跳較速者,PR間期可較短。PR間期延長常代表房室傳導阻滯。

3.QRS波群:代表心室激動時的電位變化。正常QRS波群時間<0.12s。在肢體導聯(lián),每個導聯(lián)QRS波群振幅的絕對值相加≥0.5mV,若<0.5mV稱低電壓。胸導聯(lián)每個導聯(lián)QRS波振幅絕對值相加應≥0.8mV。在胸導聯(lián)中V1的R波一般≤1.0mV,V5的R波一般≤2.5mV,若電壓過高,常提示心室肥大。

4.J點:QRS波群的終末與ST段起始之交接點。

5.ST段:起自QRS波群終點至T波起點,代表心室緩慢復極,應在零電位線,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向下偏移≤0.05mV,向上≤0.1mV,但在V1、V2導聯(lián)中向上偏移可達0.3mV,V3≤0.5mV)。若ST段上下偏移超過正常范圍,可見于心臟病變等。

6.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壓變化。正常情況下,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如在aVR導聯(lián)T波倒置,而V5導聯(lián)T波向上)。T波振幅在肢導聯(lián)一般是0.2~0.6mV,在胸導聯(lián)可能高達1.2~1.5mV,一般T波振幅應不小于同一心動周期R波的1/10。T波改變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加以解釋,一般可見于心肌病變。

7.QT間期:代表心室激動開始到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此段時間隨心搏速率而改變。心率快,QT間期短;心率慢,QT間期較長。正常范圍0.32~0.44s。QT間期延長可見于心肌病變。

8.U波:是在T波之后的一個較低的波,形成機制尚不甚明了。一般方向與T波一致,應較T波為低,通常不超過0.05mV,但V3導聯(lián)的U波有時可達0.3mV,U波特別明顯時可見于低血鉀情況。

9.電軸:正常心電軸-30°~+110°;電軸左偏-30°~-90°;電軸右偏>+110°。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jīng)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